今天新城,幸福安康,佳绩连创。
自2013年成立以来,海城析木新城在鞍山、海城两级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既当全国百强县,更当党建标兵县”的理念引导下,历经多次组织变革和区划调整,如今正乘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强劲东风,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适应新常态、主动新作为,以“改革、发展、民生”为主线,以创业兴城富民为根本,以打造世界菱镁基地、生态绿色新城为目标,大投入、大整治、大建设、大发展,有力地推进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海城析木新城产城一体化建设。
几经变革与调整,如今的海城析木新城经济整体实力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13年,析木新城在鞍山市21个开发园区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二名。2014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鞍山市16个开发园区绩效考核中继续位居前列。2015年,海城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入析木新城后,极大地整合了资源优势、激发了发展空间。预计全年两税收入将累计实现76723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535亿元。
2016年,析木新城在一个充满朝气又极具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将全面迸发创新创业的激情,引领新常态,体现新作为,实现新期盼,豪情满怀地致力于在十三五期间,把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以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也将更加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克难奋进,为鞍山、海城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改革创新促发展
后英集团着力解决排放和能耗带来的环境问题
析木新城打破常规,建立了区域一体化、产城一体化、资源、财税、人员管理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部建立了因需设岗、公开选聘、按岗聘用、以岗定薪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行简政放权,编制行政权力运行公开目录,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包保企业责任制,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土地、用电、融资及配套等瓶颈问题。全面承接了市级下放的52项县级管理权限,压缩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有效提高了行政审批效能。新城独立召开规委会9次,审议通过项目143个,特别是菱镁基地总体规划及区域规划环评顺利获批,为基地企业项目后续手续办理扫清了障碍。
创新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析木新城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在建项目、土地整理、合资合作、建立企业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融资1.2亿元。特别是在鞍山地区率先获得建设银行城镇化项目贷款5000万元、率先为企业与建行搭建“助保贷”平台;在海城首例获得农发行4000万元、国开行8000万元的棚户区改造启动资金,为破解城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资金瓶颈打开了出口。
创新用地模式,破解土地瓶颈。析木新城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方案率先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在去年获批面积121公顷基础上,2015年又争取80公顷指标,同时大力推进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老达堡砖厂复耕指标调整8万平。完成了海鸣矿业、辽宁利尔、腾发耐火等41家项目用地调规组卷工作,组卷面积达106.4公顷,截至10月末已完成挂牌出让土地19宗,出让面积54.15公顷,出让金合计2.52亿元,预计全年出让土地172公顷,土地出让金可达6.43亿元,为新城大批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创新科技能力,破解技术难题。投资4800万元建设科研中心和中试基地,已初步建立了从镁质新材料前沿高科技研发到产业化技术开发的技术研发体系,突破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建镁质材料企业科研机构3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个,每年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在基地开发生产的镁质材料产品中,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58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近3年内获得发明专利35项。部分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等国家项目承担单位。2011年5月,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成功晋升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基地。2013年12月,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殊荣。2015年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各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菱镁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目前,园区菱镁开采及加工企业发展到408家(其中规上企业148家),菱镁开采量达到1800万吨,年生产各种耐火材料1400万吨左右,年生产滑石块及滑石制品80万吨,镁制品出口量200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国镁质耐火原料和镁质耐火材料最大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基地。后英牌(耐火材料)、西洋牌(耐火材料)、精华牌(天然氢氧化镁阻燃剂)等多家企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1年4月,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在全省80个工业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荣获“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殊荣,成为全省12个示范产业集群之一。2011年5月,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管委会授予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为“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1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2012年12月,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荣获辽宁省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造工程聚亮点
析木镇下林村建成农业旅游专业村
析木新城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以及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企业与居民共存所引发的社会、民生不稳定因素,开展了以“建设生态镁乡,实现绿色发展”为内容的造绿、造地、造园、造城“四造”工作,实行功能分区,全力打造工业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商业进城区、农业进林区的发展新格局。
改善生存环境,实施造绿工程。5年来,累计投入1亿元,一是对无主矿区裸露山体进行植被恢复,造绿面积1万亩,栽植各类花草树木550多万株;二是在丹海高速、大盘公路两侧实施坡耕地还林、荒地还林3000亩,造林150万株;三是封山育林20000亩,封育乔灌林木1000万株;四是大力推进“造绿七进”工程,造绿2000亩,栽植花草树木100万株。通过造绿工程,使生态环境有了根本好转。2012年,析木新城被确定为辽宁省青山工程示范区。同时大力开展“三尘”整治,对历史上遗留的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对园区轻烧窑全部新上煤气发生炉,实现达标排放,引进的盘锦液化气项目已完成分气站建设,即将投入使用,逐步替代煤炭烧结,从根本上解决菱镁制品生产中粉尘污染问题。
整合发展空间,实施造地工程。一是拆扒造地,投入9亿多元,将境内粉尘污染严重、土地板结的牌楼村、代家村、杨甸村、金堡村、庙沟村、梨树村,进行整村整组动迁,拆扒造地7平方公里。二是整理造地,通过移山、填坑、排岩、闭坑矿、关停企业等造地措施,腾出土地1.8平方公里,从而将污染地、废弃地、不可利用地转为工业用地。三是整合造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成立了农用地(林地)资源流转中心,搭建流转平台加速农用地(林地)经营权流转,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带着土地收益进城创业。目前共完成流转面积1万余亩,流转金额共计1100多万元。通过造地工程,确保了83个工业项目、56个商业项目、45个政府公益项目共500万平土地所需,同时确保了新城资金链条的健康良性有序运转。
强化产业集聚,实施造园工程。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产业集聚。近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园区新上项目已达136家,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1个,目前园区内已有4家域外上市企业在此投资建厂。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环境。累计投入近18.7亿元,全面实施园区绿化、供排水、道路、供电、天然气输入“五网”建设工程。建园区路网绿化带和修建绿地景观,实现园区绿化50万平方米;修建园区供排水沟线20公里;修建5公里北绕城公路,35公里通港产业大道,5公里西绕城公路,近5公里南绕城公路,完成了代家园区内1—5号线10公里园区路建设和梨树甘沟子滑石园区内5公里路网建设,在海城各乡镇中率先修建了高标准环城路,使新城核心区内部之间、新城与四镇之间互联互通,形成交通路网一体化发展格局。供电方面正在办理扩建工业园区22万伏变电所一座,容量24万千伏安,开工建设了代家园区至马风66千伏供电线路,天然气管网已铺设进入园区。三是深化企业改革,实现海镁扭亏为盈。2014年海镁总厂及其附属的优质菱镁资源成功划归海城市政府并交由析木镇代管以来,采取5项措施强力推动海镁扭亏为盈,2014年海镁总厂已实现扭亏为盈,税收过亿的目标。
推进城镇建设,实施造城工程。重点是推进房地产开发,实施拆迁改造工程,提高群众居住环境。在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晨鸣纸业项目落地时,在充分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一个月内动迁了庙沟、金堡两村870户人家,并实现了零强迁。在对待回迁房和商品房规划建设上,坚决按照统一的高标准规划、高规格配备、高水平建设,决不搞双重标准,差别对待,安保小区、金帝盛世嘉园、尚海湾、东林小城等回迁小区基本上都规划在最好的地段,大部分在整治一新的牌楼河两侧,小区配置和华润小区、阳光家园等商品房小区完全一个标准,或者干脆规划时就将回迁房和商品房混在一个小区里,使回迁房居民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以及全心全意的付出,收到良好的效果。5年来,新城在牌楼、析木投资12.77亿元新建商品楼总计10个小区,占地面积286359平方米,建筑面积567669平方米,82栋楼,6858户。投入5.8亿元新建回迁楼项目,总计4个小区,占地面积 18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9000平方米,60栋楼,4234户。
惠民工程落实处
牌楼镇新建成的惠保小区回迁楼
析木新城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机关内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愕辰ú欢霞忧?。结合市基层党建第三指导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工程,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村(社区)挂职,有效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各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的功能作用,同时建立村民事务代办点,实现新城全覆盖,全方位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全面打造新城、镇、村及非公企业党建品牌,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全面解决430户海镁职工和750户铧子峪社区居民企盼已久的危旧工矿区房屋改造问题,投资2.4亿元的海镁西宿舍回迁楼主体工程已结束,将按时回迁。投资1000万元,对动迁居民进城镇回迁楼区进行美化、硬化、绿化、亮化环境建设。投资2386万元对动迁失地农民1620人实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投资1700万元,建设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已结束;投资800万元新建析木跃龙公墓;投资近1亿元实施村村通工程,新修牌楼、析木、英落、八里村街巷路200多公里。关注贫困人群,通过镇村双管部门共同努力,为新城100多户贫困户建房。投资8800万元建牌楼九年一贯制学校、后英九年一贯制学校,对辖区内所有危旧教学楼及配套改造升级。先后投资3000万元整治牌楼河,建设河滨文化广??;投资1000万元治理英落前英河,建截水坝,提升城市品位。投资800万元新建海镁东山公园,投资4000万元对4镇60多个村级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进行了新建改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值得一提的是,海城析木新城—析木镇荣获全国首届(2015年度)建制镇科学发展百强镇第94位。(鞍山日报 徐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