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今韵 美丽新村
在海城八里镇有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村,一个恪守祖训和谐美丽的小村,一个乡情浓浓邻里互助的小村,这就是小新村。对于小村何时设置已无从考究,但明朝时已有小新屯,因清朝封疆大吏平南王尚可喜归葬于此而闻名。其后他的第三十二子在此居住,因其号文安,故称为文安堡,村东南山称为文安山。自此,尚氏一族在小新村繁衍生息。与尚氏一脉共同延续的还有一直被尊崇的“尚氏祖训”:“木本水源,莫忘根本,忠孝传家,耕读继世。尊祖敬长,善待子孙,为人处世,诚实守信。爱国爱家,遵纪守法,阖族团结,友善共济。勤俭持家,成就大业,妥管谱书,准时续谱”。
据了解小新村的居住人口中尚氏一族占绝大多数,治村与治族、治家无法分割。尚氏后人始终把尚氏祖训作为治族之本,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强调要振奋精神,勤奋努力,不敢懒惰,对勤劳者要给予褒扬,对懒惰者要给予谴责,并遵循上下尊卑,长幼有序。在生产、生活中,某一个家庭遇到挫折或困难,家族成员亲帮亲、邻帮邻,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祖训不仅让尚氏后人谨记祖先教诲,更让后人担当起传承家风、为后人做榜样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小新村有75%的劳动力离土不离乡,从事建筑、服务、商业等非农产业。为了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班子结合尚氏一家尊崇祖训的实际,确认小新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尊重尚氏祖训。在此基础上,小新村开展了一系列软硬件建设。
村两委班子以尚氏祖训为基础,打造富有特色的小新村文化。从尚氏祖训中提炼出“爱国、团结、勤劳、简朴、文明、奋进、求实、敬业、尊老、爱幼”20字的小新村精神,修订了新的村规民约,制定出台村级相关制度,增强了全村百姓的凝聚力、建设力,更提升了村文化的软实力。他们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工作抓起,集中力量实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全村年年有变化,年年有新貌。特别是在道路硬化上,新修柏油路800米,新修沙石路5公里。在村主干路两侧修建污水排放沟4000米,修建了2处固定垃圾排放池,同时将垃圾排放池的显著位置创新设计成宣传板,起到了收装垃圾和美化宣传一举两得的效果。与此同时,小新村还以建设宜居美丽乡村为契机,在进村主干路、村中心路两侧栽植垂榆、梧桐、水蜡等树1000余株,路侧及坡面栽植红王子锦带、丁香、串红等花近2万株,修建文化墙4000余米,配备了3名专职保洁员,专人负责日产日清,树木、草坪绿化修剪等各项维护和服务,使村庄环境保持优美整洁。投资近5万元,在进村主干路、村中心路两侧安装路灯100盏,方便了群众生活。为了让村民不仅安居,还能乐业、富民,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确立了“多产并重,和谐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以水稻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农业特色和以四轮拖拉机为主的运输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小新村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养鸭户孙伟告诉记者,他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养殖基地,年利润实现400余万元,解决了20余户村民的就业,也带动了1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小新村建立了农家文化书屋和1500平方米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培训、娱乐平台。组建了群众文艺团体,开展扭秧歌、健身等文化活动,并进行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剿魑拿鹘ㄉ璧挠行г靥?,精心组织开展了评选文明示范户、创业致富典型等活动,调动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农民进行素质培训,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不仅增强了村民们体质,也为村民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增进了邻里和睦。
去年,小新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八里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依托历史资源,确立了“借助历史文化,打造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以尚氏旅游开发项目为主体,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开始规划新的蓝图,以尚氏旅游开发项目为主体,以发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民俗风情、餐饮娱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发展,形成融农家风光和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如今,小新村正着手开发尚氏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旅游品牌;抓好特色产业,提升整体实力;优化自然环境,营造文明乡风,竭力把一个古风与今韵相结合的小新村打造成人居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宜居新农村。(胡艳丽 晓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