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绿化优美
西四镇八家村地处大辽河左岸,西与盘锦市接壤,北与盘山、大洼县隔河相望,是海城的西大门。全村总面积6.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72公顷,共有670户,2350口人,下设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67名,农业以种植水稻和棚菜生产为主,养殖业以池塘养鱼和稻田养蟹为主,辽河刀鱼、河蟹以肉美味香远近驰名,全村共有大小街道38条,是典型的河滨村。
“稻花香里说丰年”
过去的八家村环境卫生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道路坑洼不平,到了雨季,各家孩子上学都需要家长陪送,车辆通行非常不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庭院门前各种杂物摆设无序;垃圾堆、粪便堆、柴草垛随处可见……这些都曾是八家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
限高杆防止路面损坏
为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尚,2013年起,在市委市政府、市城建局的关心指导下,西四镇八家村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宜居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坚持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建设村美人美、人村共美为落脚点,全面实施“治污、美化、绿化、致富、和美”五大工程,将八家村打造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乡村。
村规民约立路边
在开展建设宜居乡村活动中,西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力度。在试点八家村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组长、村两委委员任成员的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实施。并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村组户三级网络,细化分工、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真正建立起了“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宜居乡村建设发展机制,使全村的文明创建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协同抓、各小组长具体抓的良好工作局面。
为加大宜居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八家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发动党员干部做好示范;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为宜居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以及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分发《八家村宜居乡村建设村规民约》等措施,使建设宜居乡村活动家喻户晓。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实行“门前三包”环境卫生责任制,家家户户庭前院后每日清扫,保持整洁;设置专职清洁员,对生活垃圾定时收集、清运;各户门前卫生实行责任制,配备环卫车一辆,做到垃圾不落地,减少二次污染;不断加大庭院整治力度,房前屋后禁止乱堆乱放垃圾杂物,保持整洁;禁止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乱贴乱画,减少卫生死角。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全村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为确保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八家村采取多种途径获取资金投入建设,争取镇财政投入30万元、宜居乡村项目投入110万元、鞍山交通委投入210万元、村自筹50余万元,完成了铺设黑色路面约5公里,修缮砂石路面约684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扩建文化广场7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1232.46平方米,维修墙体365平方米,粉刷墙面2547平方米,新建水泥边沟1088延长米,种植景观树750课。除完成计划工程外,还超额完成了新建文化墙32.46平方米,维修墙体1314.54平方米,粉刷墙面547平方米,新建排水沟88延长米。经过近三年的专项整治,八家村由过去的脏乱差变的亮丽、整洁、美观,道路平坦,农舍整洁,村屯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到处呈现出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美丽新景象。
如今,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八家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畜牧业,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大棚111栋,捕鱼农户20余家,服装加工厂11户,鱼蟹养殖15户,各类畜禽养殖户48户,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生活富裕了,环境变美了,村民摒弃陋习,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愈加强烈,“河滨小村”的魅力与风采也尽显其中。(佟德祥 姜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