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库、刘明赞是两名普普通通的民间修谱人。从2006年开始,他们用4年的时间,撰写5万字、长达125页的《刘氏族谱》,详细记录了海城周正堡支脉历史变迁,诉说着300多年的刘氏家族发展和文脉传承。
“我是周正堡东街刘氏十四世刘明赞,叔叔是周正堡东街刘氏十三世刘景库。”他们这样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身份。今年82岁的刘景库,退休之前是鞍山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更早以前,他还担任过腾鳌二中工会主席、副校长。而刘明赞,今年64岁,退休之前任腾鳌职业高中校长,同时还是全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鞍山市曲协理事,创作表演近百段快板,曾在全国快板书大赛上获奖。在他们看来,重家史、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家谱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他们现在修好家谱,希望将来能成为子孙了解刘氏家族的一个范本。
寻根溯源修家谱
2006年1月,缘于亲人郑重的托付,缘于无数次在身体里翻滚的寻根情怀,刘明赞叔侄俩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修谱之路?!耙惶鬃钇胀ǖ募移滓鸭柿稀⑸秆?、编辑、撰写等多个步骤,其中最难完成的就是资料整理”。刘明赞说。因年代久远,历经战乱、饥荒等动荡时期,原有资料缺失较多,致使有的族人世系混乱、排不清辈分。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准确地记录,刘明赞把退休后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修谱事业上。风餐露宿走访调研,查阅资料挑灯疾书,他不畏艰辛跑遍了所有同姓族人的家,最远曾到内蒙、通辽等地收集资料。详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情况后,他们又和刘氏族谱编修委员会经过反复核验,确保信息无误,并最终于2009年12月完成了这本沉甸甸的家谱,也完成了自己寻根问祖、正本清源的梦想。
作为修家谱的执行主编,刘明赞带着情感,带着理性,带着求知的欲望,带着一份责任,沿着刘氏家族历史源头的隧道,潜进去,捋过来,终于在什司县小女寨获得了重要的线索,知晓了自己家族的辉煌和沧桑?!八持伟四?,清廷下令从关内向关外拨民,山东登州府蓬莱县刘家大沟的刘承林、刘承翰、刘承勋三个堂兄弟一起渡海移民辗转来到辽东海城?!彼孀帕趺髟薜慕彩?,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刘氏三兄弟携家人随着移民的人流,来到了辽东,刘承林一路风霜劳累,病倒在东丰县,剩下的刘承翰、刘承勋继续南行。到了海城艾塔堡子就暂时停留下来,刘承翰回头去接病倒的哥哥刘承林。当哥俩走到周正这一块地方时,发现这里土质肥沃,人烟稀少,便在此落户。300多年间,刘氏先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并不断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如今,刘氏已经在周正堡繁衍至18代,1600多人。
胸怀家国表丹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大部分家谱一样,刘氏族谱所倡导的也是孝亲、敬长、睦族等传统品德,但刘氏族谱也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国。所谓国家,有国才有家。家训的第一条‘国事大为公,精忠表丹诚’为刘氏家训开宗明义,是对刘氏族民的首先要求,也是对诸多子孙的共同训教。胸怀家国是所有族人做人做事的立足点,也是刘氏家训思想出发点。”刘明赞指着“古今明贤”这一章和记者说,在家国观念方面,刘家子孙的特点是对国家的感情更深。在刘氏家训的影响下,周正堡刘氏家族陆续涌现出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匪火烧周正堡时勇敢?;ご迕竦牧跖粽肌⒘跖粽?,七十年代火海中一心为公的班长刘树茂、八十年代舍己救人的民兵训练队长刘佳和等英勇为国的人物。
刘氏的祖先对历史、文化、生产的重视,崇尚知识,耕作之余,勤学苦读,使他们确立了“治家严有道,和气万事兴,修身学经史,苦读五更钟”的理念和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经过10余代人的努力,不但创造了物质财富,也营造了村里的文化氛围。曾先后任教师、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工会主席、副校长的刘氏族谱主编刘景库告诉记者,刘氏的后人恪守遗训,秉承勤学苦读之风,尊师重教,代代传承。因此,解放后,周正村的刘氏子孙出了很多读书人,不少人毕业后走上了各个战线,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孝德精神永流芳
除了记录一个家族的迁徙流变,家谱必有家训族规,必有先贤传记,还要有深厚的传统伦理文化。可以说,家谱对人们而言,有宗规约束,有道德教化,更有榜样的力量。家训家谱的传承,让家风有了物质的承载,能让更多的家庭潜移默化地沐浴着家族文化传承的滋养。
一共100字的刘氏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为人处世的告诫等等,是刘氏先祖为人处世、治家乃至从政的智慧经验总结,是对子孙的谆谆叮咛。《家训十二要》是要求后代做什么,《族规十诫条》是规定不允许做什么,每一条都做了详细讲解。刘明赞告诉记者,刘氏一门300多年繁衍到1600多人,且人才辈出、遍及全国,与家训带来的良好家风有直接关系。从狭义上看,忠于国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和睦邻里、严守规约等家风的世代传承,显现的是刘氏家族“一人崇德则全家崇德”。从广义上看,刘氏家风中所共有的精神,又组合成了东北人文化的特质,推动着“一家向善则全村向善,全村向善则全民向善”。
如今,家谱已经编撰完成,刘明赞说他心中的一块重石终于落了地,他对亲人的托付有了交代,也终于圆了自己寻根之梦。 (记者:王尤 姜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