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城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全面安排部署创城工作。
过去一年海城创城工作取得瞩目成绩,创城测评两次荣获全省第一,并被确定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今年,海城市在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标准找差距,针对不足补短板,动员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打赢今年创城决胜战役,力争实现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
在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方面,海城市对照文明城市标准,加大城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暖、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河道清淤、公厕改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城区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工程,完成富强、合力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双龙山公园的开工建设。同时,海城市严格落实“路长制”,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危桥、村道安防、安装标示等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海岫铁路平改立工程建设。
在优化城市服务管理方面,海城市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同时,相关部门连续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违法建设等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加强了供暖运行管理,着力解决了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让人民群众住得舒心、行得安心,使城市环境更洁净、更宜居。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海城市强力推进东四、析木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牌楼、耿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彻底解决海城河、五道河水质问题。扎实推进“河长制”过程中,海城加大了境内60条河流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水源水、出场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控,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同时,海城市还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全面整治畜禽粪污排放、垃圾倾倒、河道放牧等现象,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集中体现。海城市将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秩序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城市商贸秩序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化娱乐秩序整治、窗口单位服务秩序整治这“六项整治”工作,并对每一项工作都制定相应的推进方案,明确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通过工作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可考化来督导工作、推进落实。
城市文明指数特别是市民的文明素质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海城市将在全力推进依法治市、社会诚信建设、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通过深入开展法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村屯等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以建设诚信海城为目标,着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综合评价机制;围绕“争做文明人 共创文明城”主题,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文明引导、舆论监督、法规处?!八奈灰惶濉苯ㄉ瑁煌ü刮拿骼褚前俪⊙步不疃?、网上问卷以及手机微博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市民文明手册,普及市民文明礼仪知识;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市民学校、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德”教育、规范守则教育;通过星级农户评比、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引领、家风家训传承、村规民约约束等多种形式深化道德建设,以此提升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养和民主法治观念。
海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全面评价,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文明城市不仅是闪亮的“金字招牌”,更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海城需要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名片,也必将在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支撑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上勠力同行,以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商环境、发展环境、法治环境为切入点,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为海城全面振兴发展的助推器,确保海城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