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镇姜永波同志
中小镇姜永波同志和村民一起劳动
姜永波,男,52周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中小镇政府镇长助理兼中小镇党总书记。
该同志自1995年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以来(2001年晋升为党总支),始终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忠于职守,造福于民,以审时度势的思维,敢为人先的胆识,科学发展的理念,顽强拼博的精神,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展村级经济,致富全体村民;改造老村屯,建设新农村,切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小特色的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成功之路,截止2014年末,村庄生产总值2.2亿元,村财收入20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积累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全国“文明村”、省级“十大先进村”,主要事迹和贡献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实施强村富民工程
该同志任职以来,始终把发展村级经济,致富广大村民做为第一要务,科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流,开发富民产业、发展二、三产业,迅速实现了户户有特色,人人有业就的良好经济建设局面。首先,依托棚菜生产起步早,技术新,群众认识高的优势,进行了土地调整,将临村的4块千亩以上的优质地块调做棚菜生产用地,打破了零散生产的,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实现了由庭院式生产园区化规模经营的产业转移目标,为众多农户致富拓展了创业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棚菜产业迅速形成规模,目前,全村棚芽?;ご锏?000亩,120米以上的标准大棚430栋,从业人员近千人,农业增加效益5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3万元。其次,推出3元完善4项扶持鼓励群众发展棚菜生产的措施,先后投资200万元新棚菜园区水、电、路配套工程的建设,解决群众发展生产创难的问题;大力推广棚室先进应用技术。以本村科技读书示范户王淑珍为骨干,广泛推广她首创研发的温室黄瓜与南瓜嫁接新技术,解决了冬季棚菜生产中的抗低温、抗病虫害、抗盐咸等技术难题,极大地改善了产品质量和优化了种植结构,提高了棚芽产量和经济效益。其次,建立了集体救助的保障机制。针对温室大棚冬季生产易于引发火灾的现象,村“两委”决定,对本村意外发生大棚火灾的农户,给予5000元再生产的补贴救助金,十年间,先后救助13户大棚失火的菜农,为有效解决和及时救助棚菜区大险问题,村委会投资10万元,购买一台小型救火车,并组建一支4人的治安巡逻小分队和义务消防,在棚菜生产旺季,加强对棚菜区的巡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火险与盗抢现象的发生。第三,依托政府所在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十几年间,在政府路、中兴小区临街地段,开发商业门点120多间,有力地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村个体工商业户百余家,民营村企10余家,服装加工厂点20余,家养殖专业户30余家,形成了一户一品,一人一业的良好创业局面,村级经济建设呈现出多元发展,多业并进的喜人景象,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物质基础。
二、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先”的工作方针,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新农村建设。首先,顶住各种压力,排出干扰,大刀阔斧地进行街路拓宽取直、清障治乱等工作,用2年多的时间在没向群众多收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60余万元,完成村内路面硬化工程和美化工程,共铺建砂石路11公里,修筑高标准柏油路2公里,彻底改变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并投资15万元进行了村屯绿化,种植各种风景树3万余株,安装路灯近百盏,使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根据广大村民富裕起来后,迫切改善住宅条件的需求,在没有成功经验和模式的情况下,大胆地进行了农村开发建设新型社区的尝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通过采取“居委牵头,村民联建,拆旧建新,滚动式开发”的办法,从2001年至今,先后进行了六期安居工程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可容纳630户村民居住的集生活住宅,商贸服务,医疗幼教为一体,环境优良、设施完善,整体美观,管理规范的市A级中兴花园小区,不仅让广大群众住上了经济实用,安全舒适的楼房,而且还节省了新村配套用地,民宅建设用地800余亩的宝贵土地资源,为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留足了后劲。第三,为丰富广大村民和小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2003年村委投资60余万元,在小区北侧兴建一处街心乐园,并对相连的老背河进行了改造,使昔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脏乱不堪的废荒地,变成一处绿树成荫,花草斗艳,小桥流水,假山真石,亭榭争辉的休闲娱乐广场。随着中兴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逐渐增多,2007年村委又投资100余万元,在四期工程前面,建造一个规模更为宏大,功能更为齐全,设施更为完备,景观更为奇特的文化健身广场,2010年又投资240万元,开发建设了占地65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和假山长廊休闲广场,为全体村民休闲健身、游艺娱乐,提供了多元化、多选择的场所。现已成为全村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最佳游艺场所,与中兴花园小区形成了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的美丽景观,极大地提升了新农村建设质量。
三、倾情关注民计民生,实施德政民心工程
努力把党中央关心“三农”的惠民政策转化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和实事,一直是姜永波同志执着追求的目标。上任至今,每年党支部都制定十项强村利民的奋斗目标,有力地加快了村级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和改善。一是重视教育事业。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完成了校园标准化,现代化和素质化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及学生的一切福利待遇,使村小学被评为省级图书示范校新老“三室”校、教学实验示范校和标准化建设先进校。二是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建立了村民突生灾害救机制,贫困帮扶机制和“献爱心,救危困”的机制,先后筹集募捐善款20余万元,救助了村里贫困户、残疾人和其它地区受灾群众。尤其从1999年起就免除村民的村提留和义务工等杂项收费,到2003年的5年间减轻农民负担150万元,在当时大政策背景下,确实是一项壮举。三是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从1997年起村委每年投资5余万元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先后组建起妇女健身表演队,业余篮球队和群众自娱自乐演唱队,随着两处文化广场的相继建成,村屯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连年不断。而且,还多次承办镇篮球赛,妇女健身秧歌赛,乐友联谊赛等区域性文化活动,开办了鞍山市“希望田野”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省轻骑演出队的送剧下乡活动,及镇党委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强镇之路”文艺演出。另外,每年还邀请省市文艺演出团体,免费供全镇人民观看。极大地陶冶了群众的情操,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四是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橹┟癫渭邮姓蚓侔斓母骼嗉寄芘嘌蛋嗪团┮敌缕分滞平榛?,并且每年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小学教师,进行一次“学先进,长知识,谋发展,增干劲”的考查学习活动,进一步拓宽村骨干力量的视野,增长创业才能。五是激励先进,关爱老龄,2007年,村委出资3万元,免费为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村小教师,突出贡献专业户和60岁以上的“五老人员”到市级医院,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营造了弘扬美德,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有效地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亲合力。
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姜永波深知一个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战斗集体和一支模范表率的党员队伍,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为此,他把提升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党性原则教育,增强班子成员责任意识和民本意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强化班子成员的政治观念和大局意识,时刻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遵纪守法,廉洁行政,不与民争利,不坑农害农,以言传身教的模范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提高“两委”执政能力。
二是加强班子成员能力建设,充分体现岗位职责作用。为了解决“两委”班子人员少、任务重、服务面广的实际问题,实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促进班子成员自加压力、自学成才,都成为经济建设,行政管理,便民服务,公益建设等方面的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有效地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确保了村级经济,小城镇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姜永波同志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根本,在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完善了村务村财公开制和廉情反馈制,定期将村务村财情况填写到室外公示板上,加强民主建设,从任职以来,每年12月末,召开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年度工作,讨论发展规划;公决重大事项,并选出5名党群廉情联络员,负责收集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两委”班子随时改进工作作风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
四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党组织活力四射。为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作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及“三级联创”活动,及时推出了“我为党旗争光彩”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和“我为家乡做贡献”的党群共建新农村联动机制,使中小村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硕果累累,曾代表鞍山地区迎接中央先进性教育检查组的检查验收,省市主要领导新农村建设视察调查,受到了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同时,还十分重视“双培养”工作,把各个战线优秀青年和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后备力量,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尤其,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姜永波同志带头交纳特殊党费,组织党员群众捐款,募集善款24800元,及时寄往灾区,表达了他和全村群众心系灾民的情结。营造了人心向党,人心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创建“一站三室”,搭建便民平台。为了使党建工作更好的体现在实处,及时推出了“一站三室”服务村民的工作新机制,即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增强工作透明度;建成藏书2万册的图书阅览室,免费向村民开发,增强了村民创业就业能力;建成远程教育多功能会议室,加强党性教育,拓宽群众视野;建成综合性群众健身活动室,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村民身心健康,通过创建“三室一厅”服务机制,有效地拉近了干群关系,丰富了党建的内涵,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六是创建专业合作社,搭建利民平台。根据中小村棚菜生产已形成特色产业及养殖业逐步兴起的实际情况,2007年组建了由村委会牵头的中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推出可为农户提供小额生产贷款的信用担保、供应平价生产资料、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协调专业部门开展病虫害和疫情防治、组织协调农副产品外销、收集市场信息,反馈供需动态,推广设施保险业务等专项服务。目前,入社的种养殖农户680户,入社率占全村产业农民的100%,初步估算5年间,可为全村农户降低生产成本50万元以上,增加农户生产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受益人群达到1800人,这一新举措被群众称为“咱们的致富之家”。
由于中小村在新农村新党建工作上成果显著,先后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文明村”、“文明社区”、“十大先进村”、“小康村”、“生态村”、“经济十强红旗村”、“五好党支部”、“小城镇建设示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杆村”、“卫生红旗村”、“一村一品产业村”等60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省、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双强致富带头人、鞍山市劳动模范、海城市特等劳动模范、连续五届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是海城市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英模人物和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