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儒将自己的一双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复明的患者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贺儒,没能战胜病魔,安静地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妻子、儿子及亲朋好友与同事。根据他的遗愿,将自己的一双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复明的患者,将光明延续下去,为社会贡献自己最后的一份力量。他是我省第一例从事红十字会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实现遗体(器官)捐赠的第一人。
7月19日1时55分,王贺儒停止心跳,在我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医护人员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最后告别中,由沈阳何氏眼科的两名医生将他的眼角膜取走,这一双眼角膜将使4名患者获得光明。
王贺儒于1980年7月21日出生在我市岔沟镇,1999年7月毕业于鞍山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在岔沟镇政府先后从事地税协税员、工业办统计员、组织办干事、农机站站长、镇政府督导办主任等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于2018年4月被调到市红十字会担任秘书长职务。日常工作中,他对红十字会工作感到无限的崇高和由衷的敬意,在参与市红十字会组织三救(救灾、救护、救助)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器官捐献)等工作中对红十字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尽管从事此项工作仅一年时间,但他十分热爱红十字工作。在去年5月市红十字会组织全市造血干细胞样本采集活动中,王贺儒动员妻子报名采集样本血,使他的妻子也光荣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多年从事基层农村工作,工作认真踏实,刻苦钻研业务,练就了过硬的工作本领;十年前,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定组织信念,爱党爱国爱人民;他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团结同志、天性乐观;他不仅对工作高度负责,而且对家庭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无论是他的亲人,还是他的朋友都把他当作最可信任的人。
去年冬天王贺儒因时常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被送进医院并确诊为间质性肺炎。医生说这个病是世界性的医疗难题,目前还没有办法治愈,只能用药暂时控制、延缓病情的发展。这一诊断对王贺儒夫妻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王贺儒夫妻仍然与病魔抗争,到沈阳、北京多家医院救治,在治病的过程中王贺儒知道时间不多了,他觉得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社会做些事情。当红十字会领导去看望他时,提出要捐献遗体的想法。在两周前,王贺儒病情加重,委托妻子范鑫再次向红十字会提出捐献遗体的要求,但考虑到自己的各种脏器都出现衰竭,在征求母亲同意后,决定捐献眼角膜,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光明,让重获光明的人替他去看这美好的世界。
王贺儒虽然只经历了短暂的39年人生,但他仁爱救人、乐善好施,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眼病患者,帮助4名眼睛失明患者恢复健康、重见光明,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ㄊ腥诿教逯行募钦?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