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海城振兴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和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全面打造“诚信海城”,共创诚信营商环境。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风向标”。如果政府带头不讲诚信,很难想象一些企业会诚实经营,最终只能导致人人自危、相互忌惮,社会风气一塌糊涂。相反,如果政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履承诺,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必然会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要确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的理念,为民办事,尽心尽责;恪尽职守,有所作为;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加大政府诚信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依靠市场建设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把政府诚信建设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相结合,并运用信用信息加强行业管理,清理整顿政府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多层次的民主沟通渠道,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增强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要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以诚实守信的行动自觉维护政府的形象,以良好的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加快商务诚信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讲质量、重信誉的市场经济,才是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诚信是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重要道德基础。加快商务诚信建设,重点是要强化诚信监管,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和失信主体惩戒力度。一方面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各方面的诚信信息,使具有良好诚信记录的商务活动主体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有资格享受某些公共产品服务,起到奖励诚信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对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使失信者受到应有的行政或司法处罚,失信的单位和个人在物质和名誉上付出沉重代价,从而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和风险,使每个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都充分意识到诚信的实际价值,不敢以身试法,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有序、规范、健康地发展。
加快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缺失,社会交往就会出现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从而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之中。因此,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大宣传教育,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诚信观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诚实守信的舆论氛围。要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到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单位、诚信企业、诚信家庭的活动中来,践行“一诺千金”、“诚信为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加强行业文明诚信建设,以文明优质的诚信服务为切入点,提高服务行业、窗口单位文明执法、诚信优质的服务水平,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背约失信可耻”,处处讲诚信,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社会环境。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法律约束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不同的价值主体具有不同的诚信要求,需要社会通过对诚信价值主体的法律约束,形成社会诚信的导向。对个体而言,要把诚信价值观作为修身立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加以引导;对企业而言,要将诚信价值观作为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成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依据政策法规强化约束管理;对政府而言,要将诚信价值观作为政府执政的基本理念,取信于民,获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要通过法治的保障,坚决纠正扭转“忽悠”之风,着力构建一经失信步步受限的诚信格局,营造向上向善、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 (海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