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省检考核结果中,我市继续保持了省内第一的好成绩,以全省“三连冠”的优势取得晋级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笔者认为,除努力获得一个好的结果之外,创城还需跳出时间界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创城认知须不断提升。两年多创城,使广大市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开始对创城有疑虑,到现在由衷感叹创城美化了生活环境、优化了生活秩序,人们深切感受到,创城不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实现海城软硬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更多的获得感、满意度、幸福感。但从生态海城、美丽海城、幸福海城的新目标要求看,仅有这点思想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须跳出“阶段论”的认知,将创城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卓有成效地推进下去,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荣誉更重实效,不忘初心、一路前行,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倒逼城市品位提升,通过一项项举措的落实、一个个点滴的变化,让海城焕发熠熠生辉的文明之光。
创城广度须不断深化。创城成效体现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提升。“硬实力”不仅体现在道路、河道、林地、街面、小区等公共区域的整洁美化,更体现在农村宅园、农村居民住房的整洁美化。“软实力”不仅体现在是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应深层次地体现在市民修身礼仪的培育和践行等诸多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增素质、攻难点、创品牌,梳理问题、落实清单、限期整改,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特色彰显的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市容市貌提升工程、交通秩序优化提升工程和公共环境提升工程,把创城的过程转化为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过程,转化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管理水平的过程,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创城队伍须不断拓展。创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结果。在创城过程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窗口服务人员、学校师生、村居民以及志愿者等群体纷纷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形成创城的浩大声势,创城工作稳步推进。但回望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在创城问卷测试环节,依然有少数市民对创城活动不甚清楚,或者对创城的某些指标不甚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基础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不够深入,少数群众对创城活动还不太“上心”。创城要继续深入推进、巩固成效,就必须确立全要素创城的理念,特别是全员创城的理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画出最大同心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支持、参与创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让每一位市民把创城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创城成为常态,让文明成为习惯。
城市文明犹如一个生命体,吐故纳新,生生不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获得新生。对海城而言,创城不仅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蝶变”过程,也是一次“补齐短板”、“内外兼修”的主动冲刺。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让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严”标准,锁定“实”常态,勠力同心,行健致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牵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让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海城市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