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以《脱下警服当支书,带领乡亲齐致富——老高回村以后》为题目,报道了王石镇朱葛岭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庆福退休后回乡发展南果梨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事迹。与此同时,《人民日报》手机客户端精准扶贫优秀案例评选专题也对此新闻进行了推送。“老高头”上了《人民日报》的消息不胫而走,就连“老高头”自己也倍感荣耀?!霸┐宓男拍罡懔??!比涨埃钦呒礁咔旄5氖焙?,他正坐在合作社的会议室里听课。高庆福说,现在正是南果梨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农民们对技术指导的需求特别强烈。为此,高庆福特意邀请全省知名的农业科技专家姜大光到合作社给农民讲解南果梨的相关植保知识。为了提高讲课水平,高庆福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和专家做了全方位的沟通,还为专家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方便果农们一边听课一边观看图片和视频,提高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高庆福今年69岁,在担任朱葛岭村党支部书记前,曾任鞍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挥长。2005年8月,因身体原因,高庆福提前两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农村基层岗位走出来的高庆福一心惦记着家乡发展,于是,在退休后,他毅然回到朱葛村。南果梨是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那些年,从事南果梨生产的果农们盲目追求产量,导致了果品下降,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果子挂在树上无人问津的事件。高庆??吹秸庑┓浅M葱?,回乡后,他不间断地跟省市多地的果业技术专家对接,在自家的果园里做着各种新技术的试验,成功后无偿的把这些先进生产技术向果农们推广。
王石镇小女寨村的果园里有一株南果梨树,它的果子年年都是红色,一些脑子活的农民悄悄采了枝条,嫁接到自家的南果梨树上,结出的果子仍旧是红色,色泽、口感兼具,市场销价最高时达到20元/公斤,非常具有发展潜力。农民们守着这个消息,不愿公开红南果的秘密。高庆福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启了红南果的嫁接与培育,不仅注册了红南果的商标,还把红南果的嫁接技术公布于世,引导整个鞍山地区的果农们适度发展红南果。
随着高庆福的名声越来越大。2009年,王石镇党委领导三顾茅庐,恳请高庆福担任朱葛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庆福深思熟虑后决定上岗。近几年,鞍山、海城相继成立南果梨协会和南果梨产业技术联盟,果农们又一致推荐高庆福担任他们的“领头羊”。高庆福总说,自己虽已近古稀之年,但身兼重任,干劲十足,他做这一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带着鞍山的南果梨果农们闯出一条南果梨产业致富之路。(千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