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临溟大地上以王家堡村为代表的山村日月更篇,天地换颜。如今,站在王家堡村的街道上,青山绿水、蓝天红瓦,整洁的街道、飘扬的红旗、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农机车、小轿车、两三层别墅式的新房,从人均年收入50元到现在的3.5万元,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小山村旧貌变新颜。40年间,王家堡村在用无声的语言向外人诉说这个偏远山村的翻天巨变。
认准路 贫困村摘掉落后帽子
“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在40年前说的就是王家堡。沉重的现实几乎将村干部逼上了“梁山”。时任村党委书记王秉铎找到当时的县委副书记赵长新想撂挑子,赵书记却问:“你们那里山多,不能往山上使使劲吗?”这让村干部们重新陷入了思考:穷山村没有别的优势,做足山林文章才符合实际情况。几经商讨,村班子作出了“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缓坡花果园”的规划,要向大山进军。
王秉铎带领村民做起了“靠山吃山”的致富文章。为了培育知识化、现代化的农民,王秉铎在村里办起了农民职业技术学校,从沈阳农业大学请来教授,对村民进行系统的文化科技培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民绿色证书活动。1992年,经考察后,王秉铎率领村民建起了3个高标准万亩果园,选定南果梨作为鞍山特产。在水果生产中,王秉铎一班人逐渐树立起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名牌意识。这里没有资源优势,更没有非农产业可依托,但是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科技的力量,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依然奇迹般地遍开幸福之花。王家堡村始终把水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主渠道,不断优化水果产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培育品牌,走精品路线?!巴跫冶ぁ迸颇瞎嫦群蠡竦霉衣躺称稟级认证,南果梨荣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成为省内第一个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同时,村里还大力发展水果贮藏业,全村现有水果贮存库400座,一次性贮藏能力达到1750万公斤,拉长了产业链,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拓销售 山村南果梨进京
20多万株果树,年产量4000多万斤南果梨,现今的王家堡成了南果梨生产大村。产量增加后,如何让果销路好,卖个好价钱,让果农丰产丰收,成了当今王家堡村的又一课题,村干部们又在销路上做起了文章。为了打通南果梨的销售渠道,王秉铎多次去北京考察市场,推销产品。从秋天南果梨成熟到春节期间,村干部轮流坐镇北京新发地,成功地将南果梨打进了北京市场。如今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王家堡村的南果梨有了固定的摊位。
2017年8月,南果梨采摘前夕,新隆嘉连锁生鲜超市采购负责人闻得接文镇王家堡村南果梨产量大、果品好,便来到村里洽谈采购事宜。新隆嘉超市的供货商,在产量、果品规模上都有严格要求。王家堡村书记崔高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在详细了解了产量、果品、采摘期之后,细谈了供货量、价格、运输途径,在采摘期内,新隆嘉以1.2元每斤的平均价格,收购了王家堡村1000多万斤的南果梨,收购量相当于王家堡村南果梨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新隆嘉收购南果梨以后,选择一些上市销售,另外一些则以每斤0.14元的价格租用了果农的冷库进行储存,用的时候再陆续往外运输。装在冷库里的南果梨,最长的储存时间可以到来年五一?!蓖跫冶ご宕逦笔榧钦耪褚逑蚣钦呓樯艿?。
腰包鼓 茅草屋换三层别墅
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进村,走不远记者便到了张春清的家,那是一座地基很高的三层别墅,大院子里停着两辆农用三轮车和一台小轿车。果农张春清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王家堡村人,跟着村里种南果梨已经有20多年了。这个三层楼的别墅,2010年张春清花了100万元盖成现在的住房,卧室、厨房、卫生间、宽敞的客厅不比城里的差,液晶电视、电脑、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地下还有将近400平方米的南果梨冷库。为了证明变化之大,张春清特意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带记者去看看他家的老房子。
七拐八拐之后,小轿车停在了一座半山腰上,青山翠柳间一座看起来还不错的大瓦房便是张春清的家。张春清解释道:“这座瓦房看起来虽然还不错,但已经是翻修了4次以后的?!蓖腹AЪ钦咄锟?,满眼的灰黑色,土炕土墙,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贫穷与沧桑。张春清说,以前山上还有一户人家,种梨致富后,老房子也不住了。
如今的王家堡村,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省级文明村等称号,拥有南果梨园12000亩,柞蚕场3500亩,林地5000亩,形成了远山搞森林、近山放柞蚕、低山坡地搞南果梨园的产业格局。通过40年的实干,王家堡人真实地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王家堡村成功的实践表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选对道路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农业、依靠科技、依靠农民,即使在大山深处,照样能够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海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