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庚正在细心制作小夹板。
苏长庚在师傅的带领下,在海城首届非遗购物节现场为市民义诊。
中医正骨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中医正骨疗法的代表性项目仅有10余个,海城苏氏正骨是其中重要一派。在全国中医正骨大师苏玉新的带领下,薪火相传下的海城苏氏正骨,不断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成为国内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中的佼佼者,不仅享誉关东,更是名闻三江四海。与众多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然不同,苏氏正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中,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接力挑起非遗传承的重担。8月11日上午,在海城苏氏正骨医院里,我们采访到一位年轻的新生力量,他的名字叫苏长庚,今年23岁。
7月下旬,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三年级的苏长庚回到家人身边。与其他同学不同,苏长庚必须在简单休整之后,到海城正骨医院开启假期实习生活。
苏继承,海城正骨医院院长、苏长庚的大伯,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师傅。上午在影像科和手术室学习专业技术,下午自学中医理论相关知识。这是师傅给苏长庚立下的要求,他一直严格执行。
午休期间,苏长庚偶遇一位手腕位置发生collass骨折的患者,这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苏氏传统手法整复技术+小夹板固定”。苏长庚准备好柳椴木板、消肿膏、寸带、腿绷后,先为患者量身定做了4个小夹板。在两位助手的牵引下,运用力度适中苏氏特色手法进行复位,随后为患者敷上消肿膏、毛巾,小夹板准确固定后,再用寸带和绷带绑牢。即刻拍片复查,骨折部位已精准对位,患者喜笑颜开。每一个环节的处理,苏长庚都耐心地和患者交流,力求固定后的松紧度既能发挥作用,又让患者感到舒适。最后,他还不忘细心地嘱咐患者在后期康复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俺じ终瓶砗?,心灵手巧,对待患者也十分用心,他很适合学习正骨技术?!碧嚼鲜Ω段罢庋湓拮约?,苏长庚略显腼腆。“我现在只能算是刚刚入门,距离我爷爷总结的‘苏氏正骨四法’还远着呢!”苏长庚坦言,儿童时期的自己,经常有机会跟随爷爷苏玉新到医院,爷爷编撰的一些医学书籍,自己也时常拿来翻阅,耳濡目染下,自己对医学也充满了兴趣。
高考报考那段时间,在大伯苏继承的建议下,苏长庚选择了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然而,苏长庚清楚知道,有了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这块敲门砖远远不够,自己必须要成为一位中西医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同年,苏长庚正式拜大伯为师,与他一起进入师门的还有堂哥苏久辉、姐夫李鑫以及海城正骨医院里的年轻骨科大夫们。
打那之后,每逢寒暑假,苏长庚就会按照师傅的要求进入医院实习,他和其他13位师兄一样,轮流跟随师傅出诊,学习正骨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置。每次出诊,苏长庚都会像师兄们一样,详细撰写自己的跟师笔记。如今,苏长庚的跟师笔记已经写到了第四本。
年纪轻轻的苏长庚开始以海城苏氏正骨传承人的身份崭露头角。6月18日,在原鞍山广播电视台举行的2020市民心中的“鞍山老店”授牌仪式上,苏长庚代表海城市正骨医院参加授牌仪式并代表医院接受“最具影响力鞍山老店”的牌匾和荣誉证书。7月25日,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ば嵫耄3鞘姓且皆翰渭恿擞晌幕吐糜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的联合发布会。在海城正骨医院副院长付伟的带领下,苏长庚仍以海城苏氏正骨第四代传承人的身份参加会议,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和中医药非遗协调委员会成立的见证者之一。苏长庚的展露让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さ母鹘缛耸靠吹搅朔且糯械南M煤3撬帐险橇髋稍诜且判心诘娜峡啥却蟠筇嵘?。
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医院的实践操作,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成长为一代非遗传承人,苏长庚的每一步成长都得到了长辈们的关爱与引导。在苏长庚的心里,长辈们和师兄们都是自己成长路上的恩师和榜样,作为海城苏氏正骨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传承人,自己必须像爷爷一样敢于纳新去故,广收博采;像大伯一样在传承与创新中,学会辩证思考,总结真谛;像三叔一样,在现代骨科医学的某一领域里独树一帜,成为国内顶尖级的专业技能人才;像师兄们一样,从业数十年仍秉持着学无止境的境界……苏长庚立志要将苏氏正骨的疗法体系传承、发展下去,让苏氏正骨这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招牌闪耀出更耀眼的光芒。 (鞍山日报)